返回
2014-10-17

【媒体报道】南方日报:当爵士乐来到身边

10.16 南方日报

 

原文链接

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4-10/16/content_7359163.htm

 

与流行音乐或者摇滚乐相比,爵士乐可以说得上是小众中的小众。但这种发源至今不到百年时间,原本是黑人们在田间街头吟唱的音乐,在深圳找到了最好的听众。10月8日,“第四届OCT-LOFT国际爵士音乐节”在华侨城文化创意园B10现场拉开帷幕。在20多天的时间里,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29支演出队伍带来丰富的爵士妙音,为处于“节后综合征”的人们找到一个延续节日气氛的好去处。

 

从2011年开始,“OCT-LOFT国际爵士音乐节”已经举办了四届。四届爵士音乐节,不但让深圳的音乐爱好者看见了更新的音乐形式和更前卫的艺术类型,也让深圳因为爵士音乐节而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先锋艺术家的认可。

 

“深圳的观众最为包容。他们在乎的是实际的体验,与别的城市的乐迷不同,他们不会在来到现场之前就划分类型或者等级。他们很愿意来现场体验,而对于爵士这种以现场即兴为最大特点的表演来说,最重要的绝对是体验。好的观众对于艺术家来讲会形成良好的互动,艺术家也会很愿意来进行表演。” 爵士音乐节策划人之一阿飞介绍,今年的爵士音乐节邀请到了有“俄罗斯新音乐之父”之称的Slava Ganelin全新组合的Ganelin三重奏前来,“这是他们在全亚洲唯一的一场演出,这可以被称为现代爵士音乐史上的一个大事件”。

 

坚持艺术和前卫的姿态

 

荷兰爵士女伶Janne Schra与Robin Nolan三重奏的美妙乐声是“第四届OCT-LOFT国际爵士音乐节”的开幕演出。这算是一场比较轻松的演出,是大多数观众都能够适应的风格。

 

作为荷兰极具潜力的爵士新兴,Janne Schra的演唱风格多变,从性感的低声吟唱到活力四射的激情,乐队也随之活跃,整个表演直到结尾仍生动有趣。

 

“她比较善于跟观众互动,她会请观众一起打节奏,或者是留两句简单的旋律让观众当和声,这样的方式让观众比较容易进入演出氛围”,听众刘先生已经连续4年关注这个音乐节了,作为一名音乐爱好者,刘先生对爵士乐情有独钟。

 

“以前如果要听,只能买碟、看网络视频,有时候也会去香港,那里会有更多的爵士土壤。自从深圳有了爵士音乐节,我就常常来到这里看现场。不仅看到了一些新的表现形式和想法,也因此找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经常一起聊聊。要知道,在繁忙的工作中,有一个爱好是件很解乏很放松的事情。”

 

当天第二组登台的艺人是来自法国的Lunatic Toys,狂热的键盘、有着催眠魔力般的萨克斯和震撼人心的鼓,共同狂欢于节奏强烈如脉动般的摇滚乐,极富表现力。

 

但这场演出反应两极,刘小姐听完之后表示“耳膜要碎裂了”,但黄先生却非常喜欢,他认为这场不断重复旋律和音色的表演极具实验性,“很符合我的性格”。

 

“我们希望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感受”,阿飞说,爵士乐是自由的,每一个人对于爵士乐的口味和感受不同。“我们不希望每一位观众都喜欢,或者都口味趋同,我们就是要让观众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作为爵士音乐节的策划人,从一开始阿飞就有自己独特的标准。“在策展的时候,我们会寻找跟我们口味相契合的乐队,同时兼顾不同地域特色。”

 

乐迷:了解、接受和挖掘

 

众所周知,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是爵士乐拥趸,他曾在有段时期“几乎把听爵士乐当作是工作”。

 

对于文艺青年来说,爵士乐有怎样的吸引力?有评论道:“换到文学里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流行音乐是市场化的通俗小说,摇滚乐是艰涩难懂的学院派纯文学,那么爵士乐就刚好能对应上村上春树这种两边都熟稔,却都不挨着的小说。他不端架子,但是也不媚俗,只用一种任谁都会被触动的外壳去讲那些只有少数人才能洞察的内容。像是一场催眠,不定型,不真实,却的的确确地发生过。”

 

这场催眠显然击中了深圳年轻人的内心。王冬是深圳一家保险公司的员工,深圳快节奏的生活与工作常常会让他觉得疲惫。“累的时候,有的人可能会去休息,我会去看看演出来放松,现场音乐是很好的方式。”

 

一开始王冬听音乐比较繁杂,随着年纪增长,他开始迷上了爵士乐。

 

“也算是跟着OCT-LOFT爵士音乐节在成长的吧。第一届的时候大家都是听朋友们介绍,口口相传,但随着大家对爵士乐的深入了解,大家已经会更多地去探索了。”

 

四年的爵士音乐节,王冬没有落下过。谈到今年音乐节的变化,王冬认为,感觉身边的朋友听爵士乐的越来越多,在音乐节现场,常常不经意就会碰到很多身边的好友。现场观众的反应也很好,尽管不一定每个人都喜欢某一场演出,但大家都会以包容的心态去欣赏。

 

作为爵士音乐节的主办方,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副总经理张含告诉记者:“相对以往,今年的观众有一些变化,他们更加成熟和理性。以往的观众可能更多是在凑热闹,但是今年大家都会先去了解,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关注他们喜欢的。这可以说是四年爵士音乐节对观众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现场是,在爵士音乐节的讲座上,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到场的听众都是真正的乐迷。他们带着专业的问题有备而来。在已经进行的德国爵士乐发展史的讲座上,大家都对德国爵士乐发展背后的文化内容、社会形态及国民性格的介绍极具兴趣,所以我们很欣慰地看到,爵士音乐节不仅是一场热爱爵士的乐迷的节日,更是一场关于文化的推广和传播。”

 

“中国现在最好的爵士音乐节”

 

对于爵士乐音乐家来说,优秀的观众往往会激发他们最佳的表演状态。历经三年时间,OCT-LOFT爵士乐音乐节已经赢得了世界各地爵士艺术家的认可。

 

在本届爵士音乐节的阵容名单里,有一大串闪亮的名字。

 

有“俄罗斯新音乐之父”之称的Slava Ganelin曾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与打击乐手Vladimir Tarasov和萨克斯风家Vladimir Rezitsky组建传奇乐队Ganelin三重奏,这支乐队将自由爵士与民谣和古典元素相结合,在前苏联和海外都受到了乐评家的赞赏。1987年,Ganelin三重奏解散,Slava Ganelin发展了自己的独奏事业。此次来华,Slava Ganelin将与另外两位优秀的乐手Alexey Kruglov、Oleg Yudanov组成全新的三重奏,续写传奇。

 

Leo Feigin在1979年创办了Leo Records唱片公司,主力出版大量先锋即兴和自由爵士音乐,值得称道的是该唱片公司保留了不少东欧、前苏联的即兴、自由爵士的珍贵录音。此次参加OCT-LOFT国际爵士节,Leo Feigin带来了关于“苏联新绝世黄金年代”的讲座以及放映活动,用他作为传奇唱片公司创始人的宝贵经验和珍贵的影像资料,带大家神游“黄金年代”。

 

名单中,Pierre Favre是一位横跨爵士与前卫音乐、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的巨人,是帮助确立当代欧洲爵士乐新方向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是ECM公司标志性的人物之一。而ECM旗下的瑞士鼓王Pierre Favre、德国器乐多面手Stephan Micus同样具有分量。

 

拉丁格莱美奖得主Eddie Gomez被誉为“低音提琴的赞颂”。此次参演,他将与中国爵士小号手李晓川、“现代爵士”鼓手领导者Billy Drummond、吉他手Teriver Cheung合作。

 

达姆施塔特市德国爵士研究所(Jazzinstitut Darmstadt)所长Wolfram Knauer将带来题为“现代德国爵士”的重要讲座。作为欧洲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爵士研究所之一,Jazzinstitut Darmstadt拥有全欧洲最大的爵士乐公共研究档案,为学术性需求和实践性需求搭建起桥梁。

 

“毋庸置疑,OCT-LOFT爵士音乐节是中国现在最好的爵士音乐节。”郑宇认为,音乐节真正立足于爵士乐,完全摒弃商业,坚持把握表演水准,拓宽推广形式。这种坚持,也让越来越多的音乐家愿意来深圳演出。

 

相对于最初,阿飞感觉如今邀请表演者的时候更加容易。“每一届我们会邀请近200个音乐家,他们看到和认可这里的观众、氛围和组织水准,就会让音乐节的信息带回到他们的国家和圈子。有时候我们希望邀请的表演者没有档期,他们就会介绍他们的朋友或者同行参加,这让我们有了更丰富的挑选空间。”

 

先锋的音乐 先锋的深圳

 

四年的培养,不仅让深圳有了一批爵士乐迷,也让爵士音乐节这个品牌在整个中国有了极大的影响力。

 

“每年的音乐节都有很多熟悉的身影,有很多乐迷几乎是一场不落。”音乐节工作人员王磊告诉记者,不仅本地和临近的香港的爵士乐迷前来,一些重量级的演出,也有从北京、上海等地专程坐飞机飞过来的乐迷,OCT-LOFT国际爵士音乐节的影响力已经辐射全国。

 

“先锋音乐本身在国内就比较少人去推广。但近年来我们在B10音乐现场将先锋音乐带到深圳人身边,尤其是花费极大力气做爵士乐,是因为深圳本身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国际化的先锋城市,很多生活在这里的年轻人都有创造性的思维和国际化的视野,都怀有这种理念力和包容心,先锋的艺术跟这个城市的和这个城市的人群气质吻合。我们希望音乐节能够引领南中国甚至整个中国的热爱艺术的人们从这里来看是时兴的艺术形态,从这种音乐类型来看他们背后的世界各地的人文历史,从B10音乐现场来看世界。这是我们的目的。”张含表示。

 

音乐节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同时,阿飞及其团队也在不断完善音乐节的其他环节,“整个音乐节的管理和组织,志愿者团队的培养,以及演出资料的整理保存、文献资料的整理出版等等”。阿飞甚至已经明确要将此次音乐节中的五场现场录音出版发行。

 

“我并不太看重票房,尽管现在人气还不错。票房并不代表艺术家的水准高低。我们也不会想商业上的盈亏,我们是希望能够保持长期地、不计得失地去做一件事情。通过重复地去做一件事情,试图改变一些东西。”

 

在阿飞看来,爵士乐只是一个载体,在欧洲,很多小城市每年可能都有十个音乐节,人们的艺术生活十分丰富。但在中国,人们离“艺术的生活”还差得很远。

 

尽管目前的爵士音乐节已经广受追捧,但阿飞认为,仍有很多缺憾由于时间精力和财力没有办法实现。“比如我们的开幕演出和闭幕演出可以特别一些,比如我们希望有一场免费公开的户外演出,也想专门给孩子们做一场演出,这些希望可以在以后慢慢实现。”

 

策划统筹:吕冰冰
本版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苏妮

返回

新闻 /News

全屏播放播放优酷版

关注 /Attention

链接 /Link

2013 OCT-LOFT Jazz Festival Website

粤ICP备2021106154号